致橡樹
我如果愛你——
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,
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;
我如果愛你——
絕不學癡情的鳥兒,
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;
也不止像泉源,
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;
也不止像險峰,
增加你的高度,襯托你的威儀。
甚至陽光。
甚至春雨。
不,這些都還不夠!
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,
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。
根,緊握在地下,
葉,相觸在云里。
每一陣風過,
我們都互相致意,
但沒有人
聽懂我們的言語。
你有你的銅枝鐵干
像刀,像劍,
也像戟;
我有我紅碩的花朵,
像沉重的嘆息,
又像英勇的火炬。
我們分擔寒潮、風雷、霹靂,
我們共享霧靄、流嵐、虹霓;
仿佛永遠分離,
卻又終身相依。
這才是偉大的愛情,
堅貞就在這里:
愛——
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,
也愛你堅持的位置,足下的土地。
作者簡介
舒婷(1952— ),原名龔佩瑜,福建漳州人,中國當代著名詩人。詩人從小對書情有獨鐘,在書中詩人找到了無窮的樂趣。和很多同齡人一樣,詩人也經歷了上山下鄉的波折,1968年,詩人在閩西的一個落后山村插隊,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。在那里,詩人開始練習寫作,主要用日記、書信記錄下心中每一天的思想和情感。1971年,詩人發表第一篇作品《寄杭城》。1972年,詩人回城,開始新的生活。1975年,詩人開始從事染紗工、檔車工等工作;同年與蔡其矯相識,受到了蔡的教導和鼓勵。1977年初,她讀到了北島的詩歌,深受啟發。不久,詩人加入《今天》編輯部,站在了當時中國詩歌的前沿,成為中國當代詩歌的開創者之一。與其他的“朦朧詩人”一樣,詩人的詩歌也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評。然而詩人并沒有放下詩筆,而是堅持自己的理想繼續從事詩歌創作,最終,她與其他朦朧詩人一起,獲得了世人的認可。1981年,詩人的長詩《會唱歌的鳶尾花》發表。
名作賞析
這是一首愛情詩,詩人以橡樹為對象傾訴了自己的愛情和愛情的熱烈、誠摯和堅貞。詩中的橡樹毫無疑問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,而是詩人理想中的形象,是詩人心目中的情人象征。因此,這首詩一定程度上又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,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,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來表達。
首先,橡樹是高大的,有威儀的,有著豐富的內涵——那綠陰就是一種意指。詩人不愿要附庸的愛情,不愿作攀援在大樹上的凌霄花,依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。詩人也不愿要奉獻的愛情,不愿作整日為綠陰鳴唱的小鳥,不愿作無私的泉源,不愿作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峰。詩人不愿在這樣的愛情中喪失自己。詩人要怎樣的愛情呢?
詩人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,共同迎接生活中風風雨雨的愛情。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,在橡樹近旁和橡樹并排站立的一株木棉。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。詩人愛情的堅定并不比古人“在天愿做比翼鳥,在地愿為連理枝”遜色。它們就那樣靜靜地站著。有風吹過,它們擺動一下枝葉,相互致意,便心心相通了。那是他們兩人的言語,是心靈的契合,是無語的會意。
二人就這樣站著,兩棵堅毅的樹,兩個新鮮的生命,兩顆高尚的心。一個像士兵,每一個枝干都隨時準備承受來自外面的襲擊;一個是熱情的生命,開著紅碩的花朵,愿意在他戰斗時為其照亮前程。他們共同分擔外面的威脅,承擔任何困境;同樣,他們共享人生的美麗,大自然的壯麗風景。
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,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,有共同的土地。他們互相愛著,扎根于同一塊根基上。
詩歌以新奇的意象、貼切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。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代表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,具有開創性意義。另外,盡管詩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,但詩的語言并不像很多當時的批評家所說的難懂晦澀,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征,新奇中帶著一種清新的靈氣。
.
【申明】飛天文學網,筆下文學,許多資源來自網上,供廣大同好欣賞學習,并不代表本站觀點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到您的權利,敬請告知。